儿童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也称为浆细胞白血病。它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是儿童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白血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儿童白血病的病理特点 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暴露、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病理特点是骨髓中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临床表现。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免疫表型,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两大类。
二、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贫血可引起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鼻衄、牙龈出血等;感染可导致发热、咳嗽、腹泻等。此外,部分患儿还可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体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儿童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和活检。骨髓涂片检查可观察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细胞形态异常,核浆比例失调。此外,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辅助检查有助于分型和预后评估。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也有助于评估病情和监测疗效。
四、儿童白血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旨在完全消除白血病细胞,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化疗方案包括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三个阶段。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儿童白血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诱导缓解: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如长春新碱、泼尼松、柔红霉素等,目的是使白血病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巩固强化:在诱导缓解后,进一步采用大剂量化疗,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等,以消灭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维持治疗:采用低剂量、长疗程的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等,以延长缓解期,提高长期生存率。
分子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如BCR-ABL融合基因、FLT3突变等,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提高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特异性识别和杀伤白血病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综上所述,儿童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随着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儿童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为患儿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科普宣教,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儿童白血病的认识和重视,共同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张倩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