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了解乳腺癌的形成过程、早期症状和病理机制,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乳腺癌的定义与分类
乳腺癌是指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乳腺上皮组织发生增殖失控而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特点,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乳腺癌和非浸润性乳腺癌两大类。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
2.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2)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刺激乳腺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增加癌变的风险。
(3) 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均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4) 其他因素:如电离辐射、慢性乳腺炎等,也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3.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乳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以下表现:
(1)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单发、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的肿块。
(2) 乳头和乳晕改变:如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晕皮肤瘙痒、糜烂等。
(3) 乳房皮肤改变:如"酒窝征"、"橘皮样变"等。
(4) 乳房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乳房隐痛或刺痛。
(5) 腋窝淋巴结肿大: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4. 乳腺癌的病理机制
乳腺癌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
(2)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可分泌多种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细胞间连接,使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3)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肿瘤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4) 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如下调MHC分子表达、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
总之,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过程,涉及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争取做到早诊早治。
黄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