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我国两广地区发病率较高,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本文将基于两广地区的鼻咽癌研究调查,分析鼻咽癌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鼻咽癌概述
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我国,两广地区(广东、广西)的鼻咽癌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区。鼻咽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鼻咽癌的典型症状包括鼻塞、鼻衄、耳鸣、听力下降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头痛、面部麻木等表现。
二、鼻咽癌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情绪
鼻咽癌患者在确诊后,往往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和担忧,担心疾病预后和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从而产生焦虑情绪。此外,鼻咽癌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长期的焦虑和压力还可能诱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尊心受损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形象。加之鼻咽癌的某些症状(如鼻塞、鼻衄等)可能让患者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和自卑,从而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支持不足
鼻咽癌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减少等情况,导致社会支持网络受损。患者可能因为担心被歧视或排斥,而不愿意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困境,进一步加重孤独感和无助感。
三、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育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鼻咽癌患者的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讲解鼻咽癌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减轻焦虑情绪。
心理疏导
医护人员应关注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并进行心理疏导。可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寻求社会支持。
改善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应指导鼻咽癌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如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此外,医护人员还可协助患者进行职业规划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会应给予鼻咽癌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家庭成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社会方面,可通过建立鼻咽癌患者互助组织、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鼻咽癌的认识和关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鼻咽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关注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度过难关,提高生活质量。
李伟
威海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