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各类癌症前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数以百万计,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理解胃癌的高发人群特征及非手术治疗策略,对于胃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胃癌高发人群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细胞修复机制减弱,因此胃癌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胃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胃癌筛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性别因素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男性患胃癌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大约是女性的2-3倍。这种差异可能与男性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吸烟和饮酒等。
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胃癌发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携带某些遗传易感基因的人群,如CDH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定期的胃癌筛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在胃黏膜上生存的细菌,其慢性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都有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长期高盐、高脂饮食以及过量摄入熏制食品的人群,胃癌风险较高。这些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和慢性炎症,从而增加胃癌的风险。因此,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对预防胃癌具有积极作用。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两大独立风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能够损伤胃黏膜,而长期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胃黏膜糜烂和炎症,两者均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戒烟限酒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非手术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对于部分早期胃癌患者,或者那些因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和顺铂等,它们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药物治疗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来定。
内镜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切除术已经成为部分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部的肿瘤,并进行精确切除。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延误病情。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对于部分中晚期胃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的生长。然而,放射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标志物的治疗方法。对于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靶向治疗可以通过特异性抑制HER2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靶向治疗的费用较高,且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对于部分胃癌患者,免疫治疗可以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免疫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肺炎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综上所述,对于胃癌高发人群而言,重视胃癌的预防和筛查至关重要。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非手术治疗策略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在实际治疗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利弊,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等,对于预防胃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运用预防、筛查和治疗手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胃癌这一公共卫生挑战。
祝子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