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医学上称为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了解肠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肠癌的发病原因
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具有家族肠癌史的人群,其患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家族性癌症综合征有关。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辐射暴露等环境中的人群,肠癌的发病率较高。此外,生活在城市的人群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肠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3.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摄入过多的红肉和加工肉类,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都可能增加肠癌的风险。此外,腌制、熏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摄入,也会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
4.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吸烟可导致肠道黏膜细胞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饮酒可损伤肠道黏膜,诱发炎症反应,促进肠癌的发生;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增加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加肠癌的风险。
5.肠道疾病:患有慢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癌的发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长期炎症,增加癌变风险。此外,肠道息肉、腺瘤等良性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恶变为肠癌。
二、肠癌的临床表现
肠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逐渐明显。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1.排便习惯改变:肠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便秘、腹泻或排便习惯的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道狭窄,影响肠道蠕动所致。
2.便血:便血是肠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这可能是由于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所致。便血往往与大便性状改变同时出现,如大便变细、变扁等。
3.腹痛、腹胀:肠癌可能引起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道狭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腹痛、腹胀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4.体重减轻: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所致。此外,肠癌患者往往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5.贫血: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是肠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三、肠癌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1.均衡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的吸收。此外,适量摄入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有助于降低肠癌的风险。
2.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癌变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肠癌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吸烟可导致肠道黏膜细胞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饮酒可损伤肠道黏膜,诱发炎症反应,促进肠癌的发生。建议戒烟限酒,以降低肠癌的风险。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肠癌,提高治愈率。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家族肠癌史、长期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等高危人群,建议提前至40岁开始筛查,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5.积极治疗肠道疾病: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慢性肠道疾病可导致肠道黏膜长期炎症,增加癌变风险。建议积极治疗慢性肠道疾病,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降低肠癌的风险。
6.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是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肥胖可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加癌变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
石岳坚
温州市中心医院百里坊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