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两大类: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在中国,肝细胞癌约占肝癌总数的80%-90%,而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则较为少见。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两种肝癌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肝细胞癌(HCC)
肝细胞癌起源于肝脏的肝细胞,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遗传性肝病等。肝细胞癌的发病过程通常较为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
临床表现
肝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肝区疼痛: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 2. 腹部肿块:肿瘤增大时,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 3. 消瘦:进行性体重下降,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 4. 黄疸: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睛黄染。 5. 腹水:肝脏功能衰竭导致腹水积聚。
诊断与治疗
肝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如AFP)。治疗方案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及患者全身状况综合制定,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肝移植等。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与肝细胞癌相比,胆管细胞癌的预后更差,且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低。
临床表现
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但黄疸出现较早,且更常见。患者可能表现为: 1. 黄疸:由于胆管受压或阻塞,导致胆汁排泄受阻。 2. 腹部疼痛:常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3. 消瘦: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4. 腹部肿块:肿瘤增大时,可在上腹部触及肿块。
诊断与治疗
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由于胆管细胞癌对化疗和放疗的反应较差,手术切除成为可能治愈的唯一手段。
结语
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作为肝癌的两大类别,虽然在临床表现上有所相似,但在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诊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赫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