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理
: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缺血,提升心脏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涉及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球囊扩张通过在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内放置并充气的小型球囊,将血管壁向外推,以扩大血管腔,改善血流。支架植入则是在球囊扩张后,将金属或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血管内支撑血管壁,防止血管再狭窄。
治疗过程
: 介入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保持清醒。治疗开始时,医生通过周围血管(如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导管内置导丝,导丝穿过血管直至冠状动脉。随后,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必要时放置支架。整个过程在X射线透视监控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现代介入治疗技术已非常成熟,治疗过程快速且术后恢复快。
治疗效果
: 心血管介入治疗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心绞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有助于挽救心肌组织,减少心肌损伤,降低死亡率。此外,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术后护理
: 术后患者需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并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复查和心脏康复是必要的,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防再狭窄。心脏康复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体育活动和心理支持,旨在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风险与并发症
: 心血管介入治疗虽相对安全,但仍存在风险和并发症,如血管损伤、出血、感染、血管痉挛、支架内再狭窄等。术前医生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状况,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如使用抗凝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无菌操作等。
患者教育
: 患者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前应充分了解手术利弊、可能风险及预期治疗效果。术后护理措施和生活方式调整也应充分了解,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并减少再狭窄风险。患者教育对提高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医生和护士将在治疗前后给予指导和支持。
未来展望
: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心血管介入治疗不断发展。新技术和设备如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腔内影像技术等,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未来治疗可能更个性化和精准,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总结
: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微创方式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了解手术利弊,并在术后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随着技术进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刘翔
永州市中心医院冷水滩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