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沉默的杀手,你了解多少?

2025-01-30 21:56:36       17次阅读

高血压,这个被形象地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高血压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0亿,而我国高血压患者更是高达2.45亿,且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高血压不仅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重要危险因素,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因此,了解高血压,预防高血压,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mmHg)的情况。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高血压可分为3级: 1.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 2. 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 3. 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具体包括: 1.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的子女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2.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3. 环境因素:长期精神压力大、睡眠障碍、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4.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绝经前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发病率与男性相近; 5. 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高血压的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若血压持续升高,可引发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3. 肾脏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4. 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包括: 1. 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危人群应增加测量频率; 2.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盐摄入量、保持健康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 3. 控制相关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脂、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 4. 合理用药: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复查血压,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总之,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高血压的早期筛查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应对高血压这一“沉默的杀手”。

蒲晏均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与预后评估
上一篇宫颈癌防治知识科普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