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常见亚型之一。MZL分为三个主要亚型: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这些亚型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023年,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对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学进展和治疗推荐。本文将总结这些更新要点,重点探讨疾病预防方面的内容。
首先,NCCN指南强调了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和监测的重要性。MZL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50-60岁是发病高峰。因此,对于年龄较大且伴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慢性免疫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等,应加强定期体检和监测。此外,某些感染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与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因此,对于有此感染的人群,应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发病风险。
在预防策略方面,NCCN指南推荐了以下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淋巴瘤的风险。建议摄入富含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饮食,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以减少致癌物质的暴露。
疫苗接种:某些疫苗如乙肝疫苗可以降低慢性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相关淋巴瘤的发病率。此外,HPV疫苗接种可降低MALT淋巴瘤的风险,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避免接触如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致癌物质,以减少淋巴瘤的发病风险。在职业暴露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和口罩等。
定期体检: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及淋巴结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淋巴瘤。
在治疗方面,NCCN指南更新了以下要点:
对于早期MZL患者,推荐采用观察等待策略,以减少过度治疗的风险。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体检、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需要治疗的MZL患者,推荐采用化疗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的方案,以提高疗效和耐受性。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和R-CHOP(利妥昔单抗+CHOP)。此外,对于NMZL患者,还可以考虑采用布克拉布司他(Bendamustine)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方案。
对于复发或难治性MZL患者,推荐采用靶向治疗(如BTK抑制剂)或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等新型治疗手段。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Ibrutinib)和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在复发难治性MZL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纳武利珠单抗(Nivolumab)在某些MZL亚型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对于某些特定亚型的MZL患者,如脾MZL患者,推荐采用脾切除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脾切除术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血液学指标,但需要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对于部分年轻、低危的MZL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一线治疗手段,以提高长期生存率。自体HSCT和异基因HSCT均可用于MZL的治疗,但需要评估移植风险和相关并发症。
总之,2023年NCCN指南对B细胞淋巴瘤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更新建议。通过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以及采用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MZL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对MZ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相信我们对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取得更多突破。
郑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