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隐匿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导致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胆管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胆管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胆管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病例约20万例。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两大类。肝内胆管癌约占50%,而肝外胆管癌约占25%。胆管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胆石症、肝硬化、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因素有关。胆管癌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胆管癌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出现黄疸、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黄疸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为80%~90%。腹痛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在肿瘤晚期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胆管癌的诊断
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ERCP等,可发现胆管内占位病变、胆管扩张、肝脏占位等征象。细胞学检查包括胆道细胞学刷检、胆道活检等,可发现异常细胞。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是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肝切除术、肝外胆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恢复胆汁引流。手术适应证包括:①肿瘤局限于胆管壁内,无远处转移;②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③无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手术的禁忌证包括:①肿瘤侵犯周围重要血管、脏器;②患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③肿瘤已有远处转移。
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效果
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效果与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可达70%以上,5年生存率可达40%~60%。中晚期胆管癌手术切除率较低,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肝切除术、肝外胆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可提高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胆瘘、肝功能不全等。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需要及时处理。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胆道感染等,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胆瘘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需要放置引流管引流。肝功能不全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需要给予保肝、降酶等治疗。
总之,胆管癌手术治疗是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早期胆管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同时,术后辅助治疗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胆管癌患者应尽早就诊,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于洁
威海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