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其中,药物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疗效。本文将详细探讨胃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胃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胃癌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指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其目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作为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术前准备:术前药物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药物治疗可以消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胃癌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二、胃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实践方法
术前药物治疗
术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具体选择哪种药物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1)化疗:术前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术前化疗的疗程一般为2-4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3-4周。
(2)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前可以使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期。
(3)免疫治疗:对于PD-L1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前可以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期。
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
(1)化疗:术后化疗可以消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术后化疗的疗程一般为6-8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3-4周。
(2)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可以使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提高生存期。
(3)免疫治疗:对于PD-L1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可以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高生存期。
症状控制和并发症预防
药物治疗还可以用于缓解胃癌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止吐药等。此外,药物治疗还可以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总之,药物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争取早日康复。
王斌生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