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当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2025-02-01 18:29:00       18次阅读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内膜逐渐形成脂质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本文将深入探讨冠心病的发病原理、病理变化及其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壁内脂质、结缔组织、炎症细胞等成分的异常沉积。这些沉积物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壁变厚、硬化,最终造成血管狭窄。在冠状动脉中,这种病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其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LDL胆固醇在血管壁内氧化后,会吸引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心肌缺血的严重性。常见的症状包括:

胸痛(心绞痛)

: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疼痛,可能放射至手臂、颈部或下颌。

呼吸困难

: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引起肺部充血,出现呼吸困难。

心悸

:心脏节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引起的不规律心跳感。

晕厥

:心脏泵血能力严重下降时,可能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通常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ECG)、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

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胆固醇降低药物等。

冠心病的预防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控制体重

:肥胖增加心脏负担,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

管理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理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了解冠心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王锦鸿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下一篇肺癌的遗传风险因素
上一篇肿瘤的一些常见治疗方法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