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RET基因突变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新型靶向药物的问世,针对RET突变的NSCLC患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详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的分子机制、诊断方法和靶向治疗策略。
一、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的分子机制
RET基因的功能与结构 RET基因编码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具有重要作用。RET基因突变导致蛋白结构异常,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RET基因突变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中RET基因突变主要包括点突变和基因融合两种类型。点突变主要发生在激酶结构域,而基因融合则涉及多个不同基因与RET基因的融合。不同突变类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存在差异。
二、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的诊断方法
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分子检测,是RET突变检测的金标准。然而,组织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取材困难、标本质量差等。
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或循环肿瘤细胞(CTCs),可实现无创、实时监测肿瘤基因突变。液体活检在RET突变检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和阈值设定。
三、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的靶向治疗策略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多靶点TKI通过抑制RET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目前已有多种多靶点TKI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如卡博替尼、凡德替尼等。然而,多靶点TKI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脱靶效应、耐药性等。
选择性RET抑制剂 选择性RET抑制剂通过高选择性抑制RET激酶活性,减少脱靶效应,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普拉替尼和塞尔帕替尼是两种代表性的选择性RET抑制剂,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证实可显著改善RET突变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2021年,普拉替尼和塞尔帕替尼先后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上市,为RET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耐药机制与克服策略 尽管选择性RET抑制剂疗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二次突变、旁路激活等。针对耐药机制,研究者正在开发新一代RET抑制剂和联合治疗方案,以克服耐药、延长患者生存。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患者已从传统化疗时代步入个体化靶向治疗时代。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优化,RET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未来,我们需要在提高RET突变检测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克服耐药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以实现对RET突变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
荣超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