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因其微创、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然而,EsD术后的复发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知识的角度,探讨胃癌EsD术后如何确认复发。
胃癌EsD术后复发的机理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EsD术虽然能够有效切除早期胃癌的黏膜层肿瘤,但并不能完全保证癌细胞的完全清除。术后复发的可能机理包括:
残留癌细胞
:手术未能完全切除所有癌细胞,或者肿瘤细胞在黏膜下层的微小浸润未被彻底清除。
淋巴结转移
:即使肿瘤局限于黏膜层,也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EsD术无法对淋巴结进行评估和清除。
多中心性胃癌
:部分胃癌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胃癌病灶,EsD术可能只针对一个病灶进行切除。
胃癌EsD术后复发的识别
胃癌EsD术后复发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监测手段:
内镜监测
:内镜检查是监测胃癌复发的最直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新生或复发的肿瘤。
影像学检查
:包括CT、MRI等,可以评估胃壁的厚度、淋巴结情况以及远处转移。
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CEA、CA19-9等,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手段,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胃癌EsD术后复发的监测策略
为了及时发现胃癌EsD术后的复发,建议采取以下监测策略:
定期内镜检查
:术后3个月进行首次内镜检查,之后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检查频率。
影像学检查
:术后6个月进行首次CT或MRI检查,之后每年进行一次。
肿瘤标志物监测
:每3-6个月检测一次,注意异常升高的情况。
临床症状观察
:注意患者是否有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的出现。
胃癌EsD术后复发的处理
一旦确认胃癌EsD术后复发,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
再次手术
:对于局部复发的肿瘤,可以考虑再次进行手术切除。
化疗
: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肿瘤,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案。
结语
胃癌EsD术后的复发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定期的监测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胃癌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情况。
王佳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