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一,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本文将从病理学原理、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对滤泡性淋巴瘤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病理学原理
滤泡性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后,会迁移到淋巴结中形成滤泡。正常情况下,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然而,在滤泡性淋巴瘤中,B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它们无限增殖,形成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在淋巴结滤泡中累积,逐渐取代正常的B细胞,形成肿瘤。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多样性和滤泡结构的保留,其中肿瘤细胞通常表达B细胞特异性抗原如CD10、CD19、CD20等。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滤泡性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这些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质地坚实、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而肿大的淋巴结可能首先出现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区域。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被称为“B症状”。B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疾病的侵袭性更高,预后可能较差。
外周血和骨髓受累
: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细胞可能侵犯外周血和骨髓,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这些异常可能通过常规的血液检查发现,是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结外侵犯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外侵犯,如胃肠道、骨骼、皮肤等器官受累。结外侵犯的临床表现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异,可能包括腹痛、消化不良、骨折、皮肤结节等。
脾脏受累
:在滤泡性淋巴瘤中,脾脏受累较为常见,可能导致脾脏肿大,有时伴随脾功能亢进。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对于部分早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然而,对于多数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手术治疗并非首选,因为这种肿瘤通常为全身性疾病,手术切除难以达到根治目的。
手术切除
:对于局限性病变,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整体状况。
术后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放疗可以针对手术区域进行,以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化疗则可以针对全身的肿瘤细胞,进一步控制疾病的进展。
手术风险与并发症
:手术治疗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淋巴漏等。此外,手术切除淋巴结可能导致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局部水肿,可能需要长期的物理治疗和压力治疗来控制。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总之,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原理、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是相互关联的。虽然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对于多数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才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
除了手术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还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化疗是滤泡性淋巴瘤治疗的基石,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等。放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化疗的补充,特别是在局部病变较大或有较高复发风险的情况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滤泡性淋巴瘤治疗的新进展,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或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预后与随访
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低分级、早期病变的滤泡性淋巴瘤预
沙信山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