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的定义和原理需要被明确。该手术方式是利用影像学技术,如X线、CT、超声等来引导手术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和治疗。它不依赖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而是通过皮肤上的小切口或利用天然腔道(如血管、胆道等)进行手术操作。
在肝胆外科中,介入手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肝癌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不适合进行开放手术的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抑制其生长,甚至实现局部控制。
胆道疾病的治疗:胆道结石、胆道狭窄或胆道肿瘤等疾病,传统上通常需要开放手术。介入手术如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胆道支架置入等方法,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有效缓解胆道梗阻,减轻患者症状。
胆囊疾病的治疗: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等胆囊疾病,介入手术同样显示出优势。通过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或腹腔镜胆囊切除等微创手术,减少患者创伤,加快康复进程。
在康复治疗方面,介入手术的优势显著。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缩短。减少手术切口也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在术后康复期,患者可以较早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然而,介入手术也存在局限性。对于大范围肿瘤或侵犯重要血管的肿瘤,介入手术可能无法实现完全切除。此外,介入手术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操作能力。
总结而言,介入手术为肝胆外科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的治疗选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将更广泛,造福更多患者。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和决策。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介入手术在肝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肝癌首选手术切除,但许多患者因肿瘤位置、大小、数量或肝功能等原因无法手术。此时,介入手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TACE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此方法可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射频消融(RFA)
:RFA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消融肿瘤组织的方法。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肿瘤组织,使肿瘤局部温度升高至60-100℃,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适用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尤其适合位于肝脏边缘或手术难以到达部位的肿瘤。
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使用微波能量替代射频能量,具有更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和更短的治疗时间,适用于较大肿瘤的治疗。
胆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狭窄和胆道肿瘤等,介入手术提供了微创治疗选择。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
:PTCD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胆道,放置引流管缓解胆道梗阻。这种方法可有效减轻黄疸、降低胆道压力,改善肝功能。
胆道支架置入
:对于胆道狭窄或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可通过经皮或内镜途径放置胆道支架,恢复胆汁流动。避免开放手术,减少患者创伤和恢复时间。
胆囊疾病的介入治疗
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和胆囊炎,介入手术提供了有效治疗手段。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
:对于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梗阻,可通过经皮穿刺胆囊,放置引流管缓解炎症和梗阻。可作为临时措施,为患者争取进一步治疗时间。
张成胜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