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本文旨在科普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并探讨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合理的饮食注意事项。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基本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反应,动脉壁内脂质、胶原纤维、钙化等物质沉积,形成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大,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心肌供血不足。当斑块破裂时,可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引起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为胸痛,这种痛感多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等部位。疼痛呈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感,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以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如表现为腹痛、牙痛、咽喉不适等,需高度警惕。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情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压、抗心绞痛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外科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冠心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合理的饮食是家庭护理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饮食注意事项:
控制总热量摄入
: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热量摄入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减少心脏负担。
低脂饮食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低盐饮食
:减少食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荷。
低糖饮食
:控制单糖和双糖摄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脂和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适量饮酒
:过量饮酒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建议适量饮酒或戒酒。
避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引起胃肠道负担加重,诱发心绞痛发作。
增加抗氧化食物
: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茶、深色蔬菜和浆果,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
适量摄入钾和镁
:钾和镁有助于调节心脏节律和降低血压,可以从香蕉、菠菜、全谷物等食物中获取。
避免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可能增加尿酸水平,对心血管健康不利,应限制如红肉、海鲜等食物的摄入。
总之,冠心病患者要重视家庭护理,合理饮食,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冠心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余银平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