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向年轻化。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包括手术方式、适应症、术前准备、术后管理等方面。
一、子宫内膜癌概述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根据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可分为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异常阴道出血,包括绝经后出血、月经过多等。
二、手术治疗方式 1.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必要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 2.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可能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3.盆腔脏器切除术:适用于局部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切除。 4.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部分中晚期患者,可提高生存率及预后评估准确性。
三、手术适应症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部进展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于晚期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禁忌症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四、术前准备 1.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2.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彩超、CT、MRI等。 3.做好术前宣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五、术后管理 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3.做好术后疼痛管理,包括药物镇痛、物理镇痛等。 4.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5.做好术后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 6.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彩超、CT、MRI等,评估疗效及预后。
六、手术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切除肿瘤组织,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对于早期患者,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对于中晚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总之,手术治疗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化手术治疗,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作为妇科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高光宇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香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