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是一种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预后较差。ICC的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对于晚期或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对ICC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FGFR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基因突变作为ICC治疗的新靶点逐渐受到关注。
FGFR2基因突变与ICC的关系
FGFR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FGFR2基因突变在ICC中的发生率高达15%-20%,主要表现为基因融合和点突变。FGFR2基因突变导致FGFR2蛋白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与I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FGFR2靶向治疗的机制
FGFR2靶向治疗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抑制FGFR2蛋白的活性:FGFR2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结合FGFR2蛋白,抑制其与配体结合,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FGFR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FGFR2靶向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生长。
增强免疫监视:FGFR2靶向药物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FGFR2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FGFR2靶向治疗ICC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Pemigatinib是一种口服的FGFR1-3小分子抑制剂,其Ⅱ期研究显示,Pemigatinib治疗FGFR2基因融合阳性I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9.1个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Infigratinib是另一种FGFR1-3小分子抑制剂,其Ⅱ期研究显示,Infigratinib治疗FGFR2基因融合阳性ICC患者的ORR达23.1%,中位PFS达7.3个月,疗效和安全性均令人满意。
FGFR2靶向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FGFR2靶向治疗在I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患者筛选:FGFR2基因突变在ICC中的发生具有异质性,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适合接受FGFR2靶向治疗的患者。
耐药问题:部分患者在接受FGFR2靶向治疗后可能出现耐药,需要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开发克服耐药的策略。
联合治疗:探索FGFR2靶向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免疫治疗等)的联合应用,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总之,FGFR2靶向治疗为IC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ICC患者的预后。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优化治疗方案,使更多ICC患者获益。
朱奇
上海共清护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