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医学上称为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病。这种狭窄或阻塞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即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血管壁上聚集形成的斑块。当这些斑块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显著减少血液流向心脏的流量,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此外,斑块还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从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急性心肌梗死。
在冠心病的综合治疗策略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且关键的一部分。他汀类药物,化学名称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它们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降低LDL-C水平,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减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关于他汀类药物的最佳服用时机,早期的研究认为夜间服用效果更佳。这一观点基于胆固醇合成的生物钟调节机制。胆固醇合成在肝脏中主要在夜间进行,特别是在凌晨2点至早上6点之间达到高峰。因此,理论上在夜间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在胆固醇合成最活跃的时段抑制其合成,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然而,随着他汀类药物研究的深入,现代他汀类药物的半衰期(即药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通常较长,可以达到24小时或更久。这意味着,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可以持续一整天,而不仅仅局限于服药后的几个小时内。因此,现代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并不受服用时间的限制,关键在于每日规律服用。
临床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多项研究显示,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其降低LDL-C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确保每日按时服药,而不是过分强调夜间服用。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药时间。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以恢复血流的微创手术。术后护理的目标是预防并发症、加速康复,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术后护理措施: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的进展和药物的疗效。
药物治疗:术后患者除了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外,可能还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华法林)、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饮食(如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情绪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需要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监测和管理,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体重等,以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物理治疗和康复: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计划,包括有指导的锻炼和生活方式改变,以提高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总之,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但其服用时机并非固定在夜间。术后护理是确保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需要综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计划,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黄亮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