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本文旨在通过一例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治经过,探讨合理用药与治疗策略。
三阴性乳腺癌概述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由于缺乏明确的受体靶点,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效果不佳。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较轻,多发生在40-50岁的女性。
肿瘤分级高,多为3级,肿瘤侵袭性强。
淋巴结转移率高,易发生远处转移。
化疗敏感性相对较高,但复发转移风险大。
一例三阴性乳腺癌诊治经过
患者女性,42岁,因发现乳房肿块就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触及直径约3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超声提示左乳实性占位,BI-RADS 5类。乳腺钼靶示左乳外上象限肿块,考虑恶性。行左乳肿块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回报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示ER(-)、PR(-)、HER2(-)、Ki-67 4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结果,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
合理用药与治疗策略
新辅助化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首选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方案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如EC-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新辅助化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降低分期,还可以评估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手术:新辅助化疗后评估肿瘤退缩情况,如达到pCR(病理完全缓解),可考虑行保乳手术;如未达到pCR,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0M0,无需放疗。
辅助化疗:术后继续完成剩余化疗周期,总疗程6-8周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考虑序贯卡培他滨强化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随访与监测: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包括乳腺超声、胸腹部CT、骨扫描等,及时发现复发转移征象。对于高危复发患者,可考虑应用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
总之,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及复发转移风险,制定个体化的合理用药与治疗策略。通过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及随访监测的综合治疗,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伊力米拉·艾力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