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虽不及胃癌和结直肠癌,但由于其高度恶性、早期症状不明显、预后差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将从胰腺癌的基础知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胰腺癌基础知识
胰腺是位于腹腔后部的腺体器官,主要负责分泌胰液和胰岛素等激素,参与消化和血糖调节。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胰腺导管腺癌占90%以上。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
发病机理
胰腺癌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部分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慢性胰腺炎:长期慢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吸烟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胰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
肥胖和糖尿病:肥胖和糖尿病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
环境和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如农药、重金属等,可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腹痛:胰腺癌引起的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黄疸:胰腺癌侵犯胆管时,可引起胆汁淤积,出现黄疸。
消瘦:胰腺癌患者常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恶病质表现。
消化道症状:胰腺癌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腹部包块:胰腺癌晚期可触及腹部肿块。
诊断方法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对胰腺癌的定位、分期等具有重要价值。
肿瘤标志物:CA19-9是胰腺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高。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可对胰腺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并可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病理学检查:胰腺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包括细针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
治疗原则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
化疗: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可采用化疗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
放疗:对于部分胰腺癌患者,可采用放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对于部分胰腺癌患者,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公众应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注意自我监测,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胰腺癌的基础研究,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胰腺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汪德龙
潜山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