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类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它是成人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类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约30%。本文将从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一、病理生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分子和细胞通路的异常。其病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调
:DLBCL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同时凋亡机制受损,导致肿瘤细胞的失控增长。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DLBCL细胞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p53、Bcl-2、c-Myc等,这些突变可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凋亡抑制和细胞分化异常。此外,DLBCL细胞还常伴有染色体易位,如t(14;18)、t(8;14)等,这些易位事件可激活某些原癌基因,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逃逸
:DLBCL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如下调MHC分子表达、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
微环境异常
:DLBCL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它们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
二、病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病毒感染
:EB病毒(EBV)、HIV、HCV等病毒感染可增加DLBCL发病风险,病毒可通过激活原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
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缺陷患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DLBCL发病率明显升高,提示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参与DLBCL的发病过程。
遗传因素
:部分DLBCL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DLBCL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溶剂等)可增加DLBCL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DLBCL常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最常见。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称为"B症状"。
结外病变
:DLBCL可侵犯多种结外器官,如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压迫症状
:当肿瘤侵犯重要器官(如纵隔、腹膜后等)时,可出现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腹痛等。
四、诊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活检是诊断DLBCL的金标准,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免疫表型等。
影像学检查
: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病变范围、侵犯深度和有无远处转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预后。
分子遗传学检查
: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分子遗传学检查有助于明确DLBCL的分子亚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分子和细胞通路的异常。了解DLBCL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李红芬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