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威胁。本文旨在详细解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疗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一、疾病概述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指由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或胆道感染导致的胰腺炎。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当胆道疾病导致胰液流出受阻时,胰酶在胰腺内异常激活,引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最终导致急性胰腺炎。
二、临床表现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1. 腹痛:多为突发性、持续性上腹部剧痛,可放射至背部。 2. 恶心、呕吐:常伴随腹痛出现。 3.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 4. 腹部体征: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 5.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三、诊断要点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包括: 1. 临床表现:典型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等可发现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或胰腺肿胀。 3.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
四、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镇痛、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或伴有胆道梗阻、感染等并发症者,需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等手术。
内镜治疗: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胰腺炎,可采用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内镜技术解除梗阻。
五、并发症防治
胰腺假性囊肿:密切监测囊肿大小变化,必要时行穿刺引流。
胰腺坏死感染:早期识别感染迹象,及时清创引流。
多器官功能障碍:积极纠正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必要时给予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六、预后及随访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患者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胰腺功能、胆道情况等,预防复发。
七、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体检:定期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胆道疾病。
积极治疗:胆石症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总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及多学科协作。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疾病特点,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获得最佳预后。
张振宇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