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淋巴瘤的30%~40%。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规范诊疗是提高DLBCL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本文将从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DLBCL的规范诊疗原则。
一、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DLBCL诊断的金标准。淋巴结活检标本需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IHC)和分子检测。IHC至少包括CD20、CD3、CD10、Bcl-6、MUM1、Bcl-2、C-myc等指标,以明确DLBCL的亚型。分子检测包括c-MYC、Bcl-2、Bcl-6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以判断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DHL/THL)。
二、临床分期 DLBCL的临床分期遵循Ann Arbor分期系统。分期检查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LDH、β2-MG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腹部CT/MRI、骨髓穿刺活检等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PET-CT有助于判断肿瘤代谢活性和疗效评估。
三、治疗方案 1.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每3周给药1次,共6~8个周期。利妥昔单抗375 mg/m²,第1天使用;环磷酰胺750 mg/m²,第1天使用;多柔比星50 mg/m²,第1天使用;长春新碱1.4 mg/m²,第1天使用;泼尼松100 mg/d,第1~5天使用。
双表达/双打击淋巴瘤(DEL/DHL):对于c-MYC和Bcl-2双表达或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患者,可考虑R-CHOP方案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或R-CHOP方案联合来那度胺。也可考虑采用EPOCH方案(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对于PMBCL患者,可采用DA-EPOCH方案(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
老年患者:对于≥60岁的老年患者,可采用R-mini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减量)或R-CV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
难治/复发DLBCL:对于一线治疗无效或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患者,可采用二线化疗方案,如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ICE方案(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等,或参加新药临床试验。对于部分缓解或稳定患者,可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
四、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参照Lugano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治疗结束后1~2个月进行第一次疗效评估,之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持续2年。PET-CT是DLBCL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
总之,DLB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需要综合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对于DLBCL患者,规范诊疗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张玲玲
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