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分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RET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重要分子亚型,对其治疗策略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即TNM分期系统。T分期反映了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分期反映了区域淋巴结的受累情况,M分期反映了有无远处转移。根据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非小细胞肺癌被分为Ⅰ、Ⅱ、Ⅲ和Ⅳ期四个阶段。分期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Ⅰ期:肿瘤局限于肺内,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Ⅱ期:肿瘤侵犯肺门淋巴结或同侧纵隔淋巴结,无远处转移
Ⅲ期:肿瘤侵犯对侧纵隔淋巴结、胸膜或胸壁,或有同侧肺叶转移,无远处转移
Ⅳ期:肿瘤有远处转移,如脑转移、肝转移等
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的特点 RET基因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其突变可导致下游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RET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1-2%,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分子亚型。RET突变患者往往表现为年轻、不吸烟、肺腺癌等临床特征。
非小细胞肺癌RET突变的药物治疗 对于RET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来,针对RET基因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多靶点TKI:部分多靶点TKI如卡博替尼、凡德他尼等对RET突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疗效和耐受性均不理想,目前已不作为首选治疗。
高选择性RET-TKI:近年来,一些高选择性RET-TKI如普拉替尼、塞尔帕替尼等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已成为RET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这些药物通过特异性抑制RET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免疫治疗:部分RET突变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总体疗效有限。未来,RET-TKI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总之,对于RET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根据肿瘤分期、分子亚型和患者基本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进展,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RET突变的检出率,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从精准治疗中获益。
张宁玲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