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背后的科学

2025-01-29 10:02:31       21次阅读

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积累脂质、胆固醇、钙等物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硬化,影响血液流向心脏肌肉的疾病。血流受阻时,心肌细胞可能因缺氧而受损,引发心绞痛,甚至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多种类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其中,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心动过速时,心室可能快速而不规律地跳动,影响泵血效率;心动过缓则心率低于正常,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控制心律:

抗心律失常药直接作用于心脏细胞,改变电生理特性,用于治疗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β-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的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心率,适用于各种心动过速。

钙通道阻滞剂阻断钙离子流入心脏细胞,减少心脏收缩力和心率,适用于治疗心绞痛和某些心律失常。

合理用药在治疗心律失常中至关重要。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各异。患者需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并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改善心脏健康,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冠心病患者还应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至理想水平。

心律失常的治疗是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复杂过程。合理用药是关键,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遵循医嘱来维护心脏健康。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电生理特性紊乱相关。心脏搏动由电生理系统控制,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起搏器,发出信号传导至心脏各部位,引起收缩。电生理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可能因心肌缺血影响电生理系统正常工作,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研究、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电生理研究可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和机制;射频消融消除异常电生理组织;心脏起搏器控制心脏搏动,适用于某些心动过缓。

患者和医生需密切合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需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反馈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并积极参与心脏康复计划。心律失常的治疗是长期过程,需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提高生活质量。复杂或难治性心律失常可能需更多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等。患者应保持积极态度,密切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最佳效果。

丛丹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院区

下一篇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上一篇肺癌化疗的副作用与应对策略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