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癌的治疗领域,动静脉内瘘(AVF)的建立是常见的血管通路选择,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治疗内瘘狭窄或闭塞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流程和技巧。
一、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重要性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而内瘘的狭窄或闭塞会严重影响透析的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超声引导下的PT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二、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适应症
1. 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透析流量不足。 2. 内瘘血栓形成。 3. 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等症状。
三、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流程
1.
术前评估
:通过超声检查确定狭窄或闭塞的位置和程度,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和血管条件。 2.
局部麻醉
:在内瘘区域进行局部麻醉。 3.
穿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适当的穿刺点,穿刺进入血管。 4.
导丝通过
:通过穿刺针引入导丝,导丝通过狭窄或闭塞段到达远端血管。 5.
球囊扩张
:沿导丝送入球囊,准确定位后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 6.
超声评估
:扩张后再次使用超声评估血管通畅性和血流情况。 7.
术后处理
:压迫止血,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四、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技巧
1.
精确定位
:利用超声精确定位狭窄或闭塞部位,减少损伤。 2.
轻柔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对血管造成额外损伤。 3.
充分扩张
:确保球囊充分扩张狭窄部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
密切监测
: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管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并发症及处理
1.
出血
:术后出血是常见并发症,需要及时压迫止血,必要时输血。 2.
血管损伤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管损伤,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修复手术。 3.
血栓形成
:术后血栓形成需要抗凝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再次PTA或手术取栓。
六、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预后
超声引导下的PT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恢复良好的透析流量。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PTA或最终转向其他血管通路。
总结,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技术,对于肾癌患者或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通过精确的操作和密切的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Zhou huan
贵黔国际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