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在尿检报告中的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炎在尿检报告中可能偏高的几项指标,以及针对这些异常指标的合理用药指导。
一、肾炎尿检报告的异常指标
蛋白尿 肾炎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滤出过多,形成蛋白尿。尿检中尿蛋白定量(Upro)和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明显升高,常作为肾炎的诊断依据。
尿红细胞 肾炎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血红细胞从尿液中滤出,形成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中的尿红细胞计数(RBC)和尿隐血(OB)明显增多。
尿白细胞 肾炎时,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引起白细胞浸润,尿检中尿白细胞计数(WBC)升高,常伴有尿路感染症状。
尿沉渣管型 肾小管损伤时,尿沉渣中可见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等,提示肾小管功能障碍。
二、肾炎的合理用药指导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肾炎的重要危险因素,需积极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常用药物包括ACEI(普利类)和ARB(沙坦类)类药物,通过抑制RAAS系统,降低肾小球内压,减轻蛋白尿。
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肾炎的常见病因,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常用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等,同时注意低蛋白饮食和适量运动。
利尿消肿 肾炎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引起水肿。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量,缓解水肿。
抗凝抗血小板 肾炎时,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常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并发症。
免疫抑制剂 对于免疫介导的肾炎,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可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伤。
抗生素 合并尿路感染时,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注意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耐药。
三、总结
肾炎在尿检报告中的异常指标主要包括蛋白尿、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和尿沉渣管型等。针对这些异常指标,需综合评估病因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合理用药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低蛋白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延缓肾脏病进展。
赵霞
项城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