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NHL病例的30%-40%。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近年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初治DLBCL的用药指南推荐。
化疗方案的选择
对于初治DLBCL患者,以利妥昔单抗(R)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适用于大多数患者。R-CHOP方案的疗效肯定,完全缓解率可达70%-80%,5年总生存率约为60%。此外,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如IPI评分≥3分、双表达DLBCL等,可考虑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或来那度胺(Len)。
免疫治疗
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DLBCL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纳武利尤单抗(Nivo)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已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DLBCL的二线治疗。对于初治DLBCL患者,PD-1抑制剂联合R-CHOP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尤其是对于PD-L1阳性的患者。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展现出治疗DLBCL的潜力,目前已有多个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
靶向治疗
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是DLBCL治疗的基石药物,可显著提高化疗疗效。此外,CD79b抗体偶联药物Polatuzumab(Pola)联合R-CHOP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尤其适用于双表达DLBCL患者。对于MYC/BCL2双打击DLBCL患者,BCL-2抑制剂Venetoclax(Ven)联合化疗方案可改善预后。
个体化治疗
DLB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分子分型、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较大。因此,对于初治DLBCL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病理分期、IPI评分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分子分型包括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和双表达DLBCL等,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需求有所不同。
治疗反应评估
对于初治DLBCL患者,在完成2-4个周期化疗后,应进行中期PET-CT评估。若PET-CT提示代谢缓解,可继续完成剩余化疗周期;若提示代谢未缓解,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如加用HD-MTX、Len或PD-1抑制剂等。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随访,监测疾病复发。
总之,初治DLBCL患者的治疗以R-CHOP方案为主,同时可结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着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DLBCL患者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光明。
曾辉
梅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