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等特点,常被称为“癌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胰腺癌的疾病原理,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致命疾病。
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胰腺癌起源于胰腺的上皮细胞,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胰腺位于腹部深处,紧邻胃和肠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和调节血糖的激素。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
高度侵袭性:胰腺癌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能迅速穿透周围组织,侵犯邻近器官,如肝脏、胆道等。
易转移:胰腺癌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肝脏和肺部,这也是胰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胃病、胆道疾病等。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部分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慢性胰腺炎:长期慢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萎缩,增加癌变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
肥胖和糖尿病:肥胖和糖尿病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腹痛:胰腺癌可引起上腹部隐痛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
消化不良:胰腺癌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黄疸:胰腺癌压迫胆道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黄染、尿色深等症状。
体重下降:胰腺癌患者常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可发现胰腺肿块及远处转移。部分患者可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早期胰腺癌可行手术切除,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和放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难以根治。
结语
胰腺癌因其高度侵袭性、易转移、早期诊断困难等特点,被称为“癌王”。了解胰腺癌的疾病原理,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同时,针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开展相关研究,有望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朱孝严
吉林省肿瘤医院湖光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