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等特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揭开银屑病的神秘面纱,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一、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神经精神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异常,如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导致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和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此外,银屑病的发生还与HLA基因有关,特别是HLA-Cw6等位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二、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银屑病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鳞屑、浸润和斑块。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皮损可累及全身各部位,以头皮、四肢伸侧、躯干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症状,称为银屑病性关节炎。此外,银屑病还可累及指甲、黏膜等部位。
三、银屑病的诊断 银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损特征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具有诊断意义,但需与其他皮肤病如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等鉴别。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观察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等病理改变。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综合评估。
四、银屑病的合理用药 银屑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程、皮损部位和范围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外用药物、光疗、口服药物和生物制剂等。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类似物、煤焦油制剂等。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增殖作用,但长期大面积使用可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维生素D类似物具有调节免疫、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银屑病。煤焦油制剂具有抗炎、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
光疗:主要包括紫外线B(NB-UVB)和紫外线A(PUVA)。光疗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皮损。NB-UVB适用于轻中度银屑病,PUVA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光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防护和剂量控制。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等免疫抑制剂,以及阿维A酸等维甲酸类药物。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抗增殖作用,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证,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TNF-α单克隆抗体、抗IL-12/23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通过靶向抑制炎症通路,改善皮损。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特别是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但需注意感染、肿瘤等潜在风险,定期评估病情变化。
总之,银屑病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同时,患者还需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以提高生活质量。
徐根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