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液系统肿瘤,以成熟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本文将从CLL的规范诊疗入手,重点探讨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一、CLL的临床诊断 CLL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消瘦、发热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骨髓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浸润。此外,还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表型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评估预后。
二、CLL的分期与预后评估 根据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程度、血常规、骨髓象等进行分期。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Rai分期和Binet分期。预后评估需结合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等因素,如17p缺失、TP53突变等提示预后不良。
三、CLL的治疗原则 1. 治疗指征:早期无症状患者可暂不治疗,定期随访。出现症状、并发症或疾病进展时需积极治疗。 2. 治疗选择:一线治疗以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CD20单抗为主,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老年或不耐受患者可选择小剂量化疗或免疫调节剂。 3.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四、CLL的并发症预防 1. 感染预防:CLL患者易发生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源接触。可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 出血预防:血小板减少时易出血,需避免外伤,使用安全刀具。可输注血小板或使用止血药物。 3. 血栓预防:CLL患者血液黏稠度高,易发生血栓。需多饮水,适当活动下肢。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 4. 贫血预防:贫血会导致乏力,需补充铁剂、叶酸等。必要时可输血或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5. 免疫抑制:化疗、免疫抑制剂等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需避免感染源接触,可接种疫苗预防。
五、CLL患者的长期管理 1. 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骨髓象、淋巴结肿大等,评估疗效和病情进展。 2. 心理支持:CLL病程长,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使用抗焦虑药物。 3.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CLL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慢性病,规范诊疗和并发症预防至关重要。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是提高CLL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医患需共同努力,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李鹏
大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