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而闻名。本文将从胰腺癌的疾病原理出发,探讨其早期识别与预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高危人群实施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
胰腺癌的发病原理
胰腺癌起源于胰腺组织,分为外分泌腺癌和内分泌腺癌两大类。其中,外分泌腺癌占95%以上,以导管腺癌为主,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部分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
环境因素: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胰腺癌风险。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增加癌变风险。
糖尿病:新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无家族史、非肥胖者,胰腺癌风险增加。
其他: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与胰腺癌发病相关。
胰腺癌的早期识别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腹痛: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可放射至背部,夜间加重。
黄疸:胆道受压导致胆汁淤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消瘦: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
脂肪泻: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脂肪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血糖异常: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可诱发新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加重。
对于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胰腺癌的早期预警
胰腺癌的早期预警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检查可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评估病变范围。
肿瘤标志物: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胰腺功能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标可间接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
基因检测:对于高危人群,可进行BRCA1/2等遗传易感基因检测。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胰腺癌一旦确诊,应尽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局限性胰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化疗:对于中晚期胰腺癌,可采用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等药物进行化疗。
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病灶,可采用放疗控制病情。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靶点,如EGFR、HER2等,可采用厄洛替尼、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在胰腺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疗效。
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心理疏导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胰腺癌虽然预后较差,但通过早期识别、预警和综合治疗,仍可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高危人群应重视胰腺癌筛查,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王政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