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是一类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0%左右。2023年,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最新的B细胞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本文将重点解读指南中关于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手术治疗的更新要点,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手术切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并非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1)淋巴结活检:对于疑似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应首先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2)孤立性病灶:对于局限性、孤立性病灶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和患者基础状况。
(3)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对于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无效的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切除的禁忌症主要包括:
(1)多灶性病灶:对于多发性、多灶性病灶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难以达到根治目的。
(2)严重合并症:对于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出血倾向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不宜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的方式和范围
对于符合手术切除适应症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手术方式和范围的选择应根据病灶部位、范围、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评估。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
(1)淋巴结切除:对于局限性、孤立性病灶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考虑行淋巴结切除术。
(2)脾切除:对于脾脏受累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考虑行脾切除术。
(3)胃肠切除:对于胃肠道受累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考虑行胃肠切除术。
手术切除的范围应遵循"R0切除"原则,即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达到根治目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
手术切除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对于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的并发症风险与病灶部位、手术方式、患者基础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加强监护和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从预后角度来看,手术切除对于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存在一定争议。一方面,手术切除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手术切除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对于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综合运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段,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总之,2023年NCCN指南更新了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提高了手术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同时,应加强多学科协作,开展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进一步优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策略。
李红芬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