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数以亿计患者的生命健康。合理用药对高血压的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高血压患者如何合理用药。
1. 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的情况。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它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等,以及肾脏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长期的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心脏肥厚、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2. 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应遵循个体化、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个体化意味着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并发症等)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药物的代谢速率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要考虑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有效性指的是药物应能有效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通常目标血压为<140/90毫米汞柱,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可能需要更低。安全性则要求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经济性则强调药物的成本效益,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
3. 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s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利尿剂
:适用于老年人和心力衰竭患者,但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血糖升高。
β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合并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但可能引起疲劳和性功能障碍。
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但可能引起脚踝水肿和便秘。
ACE抑制剂
: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但可能引起干咳和高钾血症。
ARBs
:适用于不能耐受ACE抑制剂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4. 用药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一:降压药有依赖性。
实际上,降压药物控制的是血压水平,而不是依赖性。长期用药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而不是药物依赖。
误区二: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
血压正常是因为药物的作用,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造成心脑血管事件。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而不是自行停药。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同时,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5. 联合用药
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联合用药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联合用药可以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常用的联合方案包括:
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
: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合并心绞痛的患者。
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
6.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后者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对高血压患者同样重要。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压5-20毫米汞柱,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可以替代药物治疗。
低盐饮食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酒可以减少血压波动。
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肥可以显著降低血压。
7. 合理用药的未来趋势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高血压治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药上市,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例如,新型利尿剂、直接肾素抑制剂等。此外,精准医疗的发展也将为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可能,如基于基因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结语
合理用药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它要求患者、医生和药师共同努力,以实现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重视非药物治疗,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依赖。只有这样
张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