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肝内胆管癌(ICC)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突变在ICC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FGFR基因家族包括FGFR1、FGFR2、FGFR3和FGFR4。研究表明,FGFR基因突变在ICC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FGFR基因突变导致FGFR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促进IC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因此,针对FGFR突变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ICC治疗的新突破。
目前,针对FGFR突变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针对FGFR的单克隆抗体,二是针对FGFR的小分子抑制剂。
针对FGFR的单克隆抗体 目前,针对FGFR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较为成熟的是Bemarituzumab。Bemarituzumab是一种靶向FGFR2b的单抗,通过与FGFR2b结合,抑制FGFR信号通路的激活。在一项Ⅰ/Ⅱ期临床研究中,Bemarituzumab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一线治疗FGFR2基因融合的ICC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9.1个月,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针对FGFR的小分子抑制剂 针对FGFR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较为成熟的是Infigratinib和Pemigatinib。Infigratinib是一种口服的FGFR1-3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FGFR的ATP结合位点,阻断FGFR信号通路。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Infigratinib单药治疗FGFR2基因融合的ICC患者,ORR达到23.1%,中位PFS达到6.8个月。Pemigatinib是一种口服的FGFRα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FGFRα的活性,阻断FGFR信号通路。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Pemigatinib单药治疗FGFR基因突变的ICC患者,ORR达到35.5%,中位PFS达到6.9个月。
总之,针对FGFR突变的靶向治疗为ICC患者提供了新治疗选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FGFR基因突变在ICC中的异质性较大,需要更精准的分子分型;二是部分患者对FGFR靶向治疗不敏感,需要探索联合治疗方案;三是FGFR靶向治疗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加强患者管理。未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深入,FGFR靶向治疗有望在ICC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晓红
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