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放射性核素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核素治疗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重要性。
甲状腺癌的治疗策略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以外科治疗为主,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分型和分期,辅以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于局部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还需辅以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与疾病的分型、分期密切相关,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破坏甲状腺癌细胞的DNA,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包括碘-131(I-131)和镭-223(Ra-223)。I-131治疗主要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的辅助治疗,通过口服I-131后,碘离子被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吸收,释放的β射线可有效杀伤癌细胞。Ra-223治疗则适用于伴有骨转移的晚期DTC患者,其发射的α射线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适应症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术后病理分期为中、高危的患者,推荐行I-131辅助治疗,以消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 2.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治疗:对于存在远处转移的DTC患者,尤其是肺转移和骨转移,I-131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 3. 晚期甲状腺癌骨转移治疗:对于伴有骨转移的晚期DTC患者,Ra-223治疗可有效缓解骨痛,延缓骨病变进展。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优势 1. 针对性强:放射性核素治疗可精确作用于甲状腺癌细胞,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2. 疗效确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I-131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DTC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3. 安全性高: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副作用较小,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一过性骨髓抑制,大多数患者可耐受。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1. 治疗前准备:患者需低碘饮食2-4周,以增加甲状腺组织对I-131的摄取。同时需停用甲状腺激素制剂4周,以提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强治疗效果。 2. 隔离防护:治疗后患者需住院隔离,以减少对周围人群的辐射风险。出院后还需定期随访,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3. 妊娠与哺乳:育龄期女性在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前需排除妊娠,治疗后6个月内需避孕,哺乳期妇女需暂停哺乳。
总结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甲状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做好治疗前准备,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甲状腺癌的预防也不容忽视,应避免过度摄取碘、减少电离辐射暴露,并重视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朱小容
苍南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