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部分肾癌患者来说,由于肾功能受损,可能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血管通路问题是动静脉内瘘(AVF)的建立和维护。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是一种有效的血管通路维护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流程和技巧,以帮助肾癌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一、超声引导下PTA的重要性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是最为常用和推荐的血管通路类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动静脉内瘘可能会出现狭窄或闭塞,影响透析效果。超声引导下的PTA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从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二、PTA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狭窄导致透析流量不足、内瘘血栓形成等情况。禁忌症则包括未控制的感染、血管条件极差无法进行PTA等情况。
三、PTA前准备
详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包括血管的直径、长度以及狭窄的程度和位置。
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以确保手术安全。
准备超声设备和PTA所需的导管、球囊等器械。
四、PTA操作流程
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狭窄部位,并进行标记。
经皮穿刺进入血管,置入导丝。
沿导丝送入导管至狭窄部位。
通过导管送入球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
撤出球囊,再次使用超声评估血管通畅情况。
如有需要,重复扩张步骤,直至血管通畅。
五、PTA操作技巧
精确定位: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
轻柔操作:在穿刺和球囊扩张过程中,应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合理选择球囊:根据狭窄部位的直径和长度选择合适的球囊。
适时扩张:避免过度扩张,以免造成血管损伤。
六、PTA后的护理和随访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管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定期随访,评估动静脉内瘘的功能和血管状况,预防狭窄复发。
总之,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是一种有效的血管通路维护手段。通过精确的操作和合理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肾癌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肾癌患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唐银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