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肝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介入手术后的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探讨肝癌介入手术后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肝癌介入治疗概述
介入治疗,也称为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影像引导,将导管插入肿瘤血管内,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的血供,同时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等。
介入手术后的合理用药原则
化疗药物的选择与剂量调整
介入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继续接受化疗以巩固疗效。化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既往化疗史来决定。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西他赛、氟尿嘧啶等。药物剂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肝功能和血象等指标进行个体化调整。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供和营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可以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保肝药物的使用
介入治疗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保肝药物的使用对于维护肝功能、减少肝损伤至关重要。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甘草酸铵、硫酸镁、乳果糖等。
疼痛管理
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抗感染治疗
介入手术后,患者存在感染的风险,因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细菌耐药情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营养支持治疗
肝癌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介入手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吸收能力来选择。
结语
肝癌介入手术后的合理用药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共同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马忠志
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