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T融合阳性肺癌的诊治得到了显著进展。RET融合阳性肺癌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型,其发病率约占NSCLC的1-2%。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RET融合阳性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RET融合阳性肺癌的概述
RET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0q11.2,编码的蛋白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增殖。正常情况下,RET基因不会发生突变,但在某些肺癌患者中,RET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染色体易位,形成RET融合基因,导致RET蛋白异常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NSCLC患者相似,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肺外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发现肺部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
RET融合阳性肺癌的诊断
组织学诊断
对可疑肺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标本。标本经过HE染色后,可观察到肿瘤细胞呈梭形、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检测可发现肿瘤细胞表达CK7、TTF-1等上皮标记物,而不表达NapsinA、P40等肺泡II型上皮标记物。
分子诊断
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分子检测,可发现RET基因与其他基因的融合。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二代测序(NGS)。通过分子检测,可明确RET融合阳性肺癌的诊断。
RET融合阳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
对于早期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原则包括完整切除肿瘤、清扫区域淋巴结、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对于多发肺结节患者,可采用同期双侧肺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对于分期为N0-N1的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术中应常规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对于分期为N2的肺上沟瘤患者,术中应清扫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分期,指导后续治疗。
肺功能评估
术前应常规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对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采用肺段切除术代替肺叶切除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
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分期为Ⅱ-ⅢA期的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术后可采用辅助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顺铂+长春瑞滨、顺铂+多西他赛等。对于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塞尔帕替尼、卡博替尼等。
RET融合阳性肺癌的预后
早期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0-8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肺功能等。对于晚期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RET融合阳性肺癌的诊治得到了显著进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应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肺功能,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综合治疗,有望提高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张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