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因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而得名。这类乳腺癌由于缺乏明确的靶向治疗靶点,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TNBC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和疗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将详细阐述帕博利珠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合理用药原则。
帕博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 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PD-1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其配体PD-L1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PD-1与PD-L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帕博利珠单抗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恢复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帕博利珠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继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肿瘤表达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20的早期高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早期高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延长无事件生存(E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对于pCR的患者,术后继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可进一步延长EFS和DMFS,降低复发风险。
帕博利珠单抗的合理用药原则 (1)适应症: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PD-L1 CPS≥20的早期高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于PD-L1 CPS<20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尚不明确,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2)剂量与疗程:帕博利珠单抗的推荐剂量为200mg,每3周一次,静脉滴注30分钟以上。新辅助治疗阶段,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共4-6个周期;术后辅助治疗阶段,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共9个周期。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 (3)疗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不良反应管理:帕博利珠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皮疹、腹泻等,多为轻到中度。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需暂停或永久停用帕博利珠单抗,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总之,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和潜力。合理用药、规范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帕博利珠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最优用药方案和适应症,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余冠德
河南信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