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肿瘤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化疗模式逐渐转向精准的靶向治疗。KRAS基因突变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结直肠癌(CRC)中常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其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KRAS基因位于染色体12p12.1上,编码的KRAS蛋白是RAS家族成员之一,属于小GTPase超家族。KRAS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KRAS蛋白持续活化,进一步激活下游的RAF/MEK/ERK和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KRAS基因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高达25%,在CRC中的发生率高达40%,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KRAS突变检测对于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KRAS突变型NSCLC患者对目前上市的EGFR-TKI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疗效不佳,而野生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的客观缓解率可达70-80%。因此,对于NSCLC患者而言,明确KRAS基因突变状态是指导用药的前提。目前常用的KRAS突变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Sanger测序、数字PCR等,检测的位点主要为KRAS基因的第12、13、61号密码子。
KRAS突变检测也对CRC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KRAS突变型CRC患者对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疗效欠佳,而野生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的客观缓解率可达60-70%。此外,KRAS突变型CRC患者对BRAF抑制剂如维莫非尼等疗效也较差。因此,对于CRC患者而言,检测KRAS基因突变状态是评估疗效的重要依据。常用的KRAS突变检测方法与NSCLC类似,检测的位点也主要集中在第12、13、61号密码子。
值得注意的是,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KRAS突变型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较低,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单抗、PD-L1单抗等疗效较差。因此,对于KRAS突变型肿瘤患者而言,免疫治疗并非首选。而野生型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治疗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总之,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于NSCLC和CRC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根据KRAS基因突变状态,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率。未来,随着更多针对KRAS突变型肿瘤的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上市,KRAS突变检测的意义将更加凸显,有望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陈展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