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介绍胃癌,旨在帮助公众了解胃癌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胃癌的防治意识。
一、胃癌的定义及分类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胃癌可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等多种亚型。其中,肠型胃癌较为常见,约占胃癌总数的70%以上。
二、胃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认为,以下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较高。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可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导致慢性胃炎、胃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变,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熏制和腌制食品的摄入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和饮酒可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肥胖、慢性胃炎、胃息肉等疾病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三、胃癌的病理生理机制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分子机制的异常激活和调控失衡。主要包括:
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胃癌细胞的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是胃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多种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分子和转录因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微环境异常:胃癌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肿瘤免疫逃逸:胃癌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代谢异常:胃癌细胞的代谢模式发生改变,依赖于糖酵解和脂肪酸合成等途径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原料,促进肿瘤的生长。
四、胃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胃癌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随着肿瘤的进展,可出现上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分期和侵犯范围。
五、胃癌的治疗及预后 胃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早期胃癌可通过手术切除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进展期胃癌预后相对较差,需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总体而言,胃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胃癌是一种复杂的恶性肿瘤,涉及多种病因和分子机制。了解胃癌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防治胃癌,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牟海波
树兰(杭州)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