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也成为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疗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然而,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癌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一、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1.肠道反应 化疗药物会刺激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肠道反应。其中,恶心和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可增加感染风险,红细胞减少可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3.肝肾功能损害 部分化疗药物需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4.神经系统毒性 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等。
5.脱发 部分化疗药物会影响毛囊细胞的生长,导致脱发。
6.心脏毒性 少数化疗药物可引起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预防和控制肠道反应 针对恶心、呕吐等肠道反应,可使用止吐药物如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同时,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少食多餐,避免高脂、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腹泻,可适当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等,同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对于便秘,可使用缓泻药物如乳果糖、开塞露等。
2.防治骨髓抑制 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药物促进骨髓造血。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抵抗力。
3.保护肝肾功能 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化疗药物,必要时减量或延长用药间隔。同时,加强保肝、护肾治疗,使用肝保护药物如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及利尿、降酶药物如呋塞米、复方甘草酸苷等。
4.减轻神经毒性 对于周围神经病变,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族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手脚受凉,可使用保暖手套、袜子等。
5.改善脱发 脱发是暂时性的,化疗结束后头发会逐渐长出。患者可使用假发、头巾等遮盖,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注意头发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用品。
6.防治心脏毒性 对于有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必要时使用心脏保护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总之,肠癌化疗虽然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但也会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医患双方应充分沟通,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黎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