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导致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监测与影像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术后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监测与影像学评估的重要性、策略,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肿瘤标志物监测的重要性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状态的一类生化物质。对于肝癌患者而言,血清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AFP的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术后肝癌患者的复发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一些新型肿瘤标志物如GPC3、AFP-L3等也在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显示出潜力。术后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机会。
影像学评估的必要性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癌患者术后疗效和监测复发的重要手段。超声、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血供情况等信息,对于判断肿瘤的残留、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价值。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术后辅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肿瘤的复发和(或)转移风险,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对于乙肝背景的肝癌患者,术后需要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复制对肝脏的损害,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丙肝活动期患者,则需进行规范性治疗,以控制病毒活动,改善肝脏功能。针对存在中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靶向、免疫治疗等方法进行术后辅助治疗。例如,阿帕替尼用于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纳武利尤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此外,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也是肝癌术后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TACE可以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期。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患者,如术后病理提示微血管侵犯阳性或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情况,调强放射治疗也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多学科团队讨论的重要性
肝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肝功能状态、肿瘤分期、复发风险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制定术后治疗方案时,应充分借助多学科团队(MDT)的力量,包括肝胆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以制定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
总之,术后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监测与影像学评估对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借助多学科团队的力量,制定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肝癌患者的预后。
李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