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在胃癌患者中,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胃癌疼痛症状的医学原理,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一、胃癌疼痛的病理基础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可侵犯胃壁的各层组织。当肿瘤侵犯到胃壁神经时,就会引起疼痛。此外,胃癌还可能引起胃壁的炎症、溃疡和出血,这些病理改变也会导致疼痛。
胃壁神经侵犯:胃癌细胞可沿神经束生长,侵犯胃壁神经,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上腹痛。
胃壁炎症和溃疡:胃癌可引起胃壁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形成。这些病变刺激胃壁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烧灼感。
胃出血:胃癌可导致胃壁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刺激胃壁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或剧烈绞痛,常伴有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
二、胃癌疼痛的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胃癌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胸部。疼痛部位与肿瘤位置有关,如胃窦部肿瘤可引起右上腹痛,胃体部肿瘤可引起左上腹痛。
疼痛性质:胃癌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烧灼感或绞痛。疼痛可呈持续性,也可阵发性发作。疼痛程度与肿瘤侵犯程度、胃壁炎症和溃疡情况有关。
疼痛诱因和缓解因素:胃癌疼痛可由进食、饱胀等诱因诱发,也可由进食、服用抑酸药物等缓解。疼痛发作与进食、胃排空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伴随症状:胃癌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晚期胃癌还可引起消瘦、贫血、黄疸等全身症状。
三、胃癌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胃癌疼痛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明确诊断。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病理活检可明确肿瘤性质。
鉴别诊断:胃癌疼痛需与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等良性病变引起的疼痛鉴别。胃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胃癌疼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胃癌疼痛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内镜治疗:对于部分早期胃癌,可采用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注射等微创治疗,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对于进展期胃癌,可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缓解疼痛。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
姑息治疗:对于晚期胃癌,可采用姑息性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胃癌疼痛是胃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与肿瘤侵犯胃壁神经、胃壁炎症和溃疡等因素密切相关。正确诊断和治疗胃癌疼痛,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胃癌疼痛的医学原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武秀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