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主要表现为骨痛、骨折、贫血、高钙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及其康复治疗策略。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骨痛和骨折:约70%的患者以骨痛为首发症状,常见于腰背部、骨盆和肋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能与肿瘤细胞浸润骨质、骨破坏程度和病理性骨折有关。病理性骨折好发于脊柱、肋骨和长骨,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贫血:约80%的患者伴有贫血,程度轻重不一,主要与骨髓中浆细胞增生、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有关。贫血导致组织缺氧,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高钙血症:约20%的患者出现高钙血症,主要与肿瘤细胞分泌过多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骨破坏增加有关。高钙血症可引起恶心、呕吐、多尿、多饮、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约50%的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主要与血清中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轻链蛋白尿和高钙血症有关。肾功能不全可引起水肿、少尿、无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感染:约30%的患者伴有感染,主要与正常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功能缺陷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病原菌以细菌为主。
神经症状:约10%的患者伴有神经症状,主要与椎体压缩性骨折、硬膜外肿块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有关。神经症状可引起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临床表现。
二、多发性骨髓瘤的康复治疗策略
个性化化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遗传学特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烷化剂等。化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如CD38单抗、CAR-T细胞疗法等,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的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输血、降钙、利尿、抗感染等,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针对患者的骨痛、骨折、神经症状等,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矫形器治疗等,可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减少疼痛,预防跌倒。
心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姑息治疗:对于晚期、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采取姑息治疗,如放疗、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等,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针对不同临床表现,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策略,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也非常重要,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都洋
阜新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