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一个常被描述为“沉默的夺命杀手”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胰腺癌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得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本文将深入探讨胰腺癌的疾病原理知识,以提高公众对这一致命疾病的认识和警惕。
胰腺癌概述
胰腺癌是一种发生在胰腺的恶性肿瘤,胰腺是位于人体的上腹部,紧邻胃部,负责分泌消化酶和激素的腺体。胰腺癌可大致分为外分泌腺瘤和内分泌腺瘤两大类,其中外分泌腺瘤更为常见,占胰腺癌的95%以上。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遗传因素包括家族性胰腺癌,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吸烟、长期饮酒、高脂肪饮食、肥胖等均与胰腺癌的发病有关。此外,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也存在较高的胰腺癌风险。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胰腺癌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的诊断较为困难,因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胰腺位置较深,常规检查难以发现。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对于疑似胰腺癌的患者,内窥镜超声检查和胰腺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的关键步骤。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的检测也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胰腺癌的治疗
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途径,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和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胰腺癌的预防
胰腺癌的预防重在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控制体重等。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密切监测胰腺功能和结构异常是必要的预防措施。此外,积极治疗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降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重要手段。
总之,胰腺癌作为一种隐蔽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疾病原理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公众应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积极预防,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陈冬梅
安徽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