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被识别出来,为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其中,RET基因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的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1-2%,对于这部分患者,选择有效的靶向药物至关重要。
一、RET基因突变的机制
RET基因位于人类第10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为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过程。正常情况下,RET受体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配体结合后,RET受体发生二聚化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但在某些情况下,RET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导致RET蛋白持续激活,引起细胞信号传导异常,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二、RET突变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RET基因融合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相对罕见,但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RET突变阳性的患者多为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者,且以腺癌为主。此外,RET突变与KRAS、EGFR等常见驱动基因突变互斥,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具有独特的肿瘤发生机制。
三、RET突变肺癌的诊断
RET基因融合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二代测序(NGS)。其中,FISH和RT-PCR特异性较好,但灵敏度相对较低;NG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成本较高。因此,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四、RET突变肺癌的靶向治疗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目前已有多个多靶点TKI在RET突变肺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如凡德他尼、卡博替尼等。这些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RET激酶的活性,从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TKI对RET突变的抑制活性存在差异,且可能存在耐药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特异性RET抑制剂
近年来,一些特异性RET抑制剂如普拉替尼、塞尔帕替尼等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药物对RET激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有效抑制RET突变肺癌细胞的增殖。与多靶点TKI相比,特异性RET抑制剂的疗效可能更优,且副作用较小。但目前这些药物在国内尚未获批,患者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可获得性等因素。
五、结语
总之,RET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重要的驱动基因之一,针对这部分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至关重要。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病理类型、临床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期获得最佳的疗效和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的开发,相信未来RET突变肺癌患者将获得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黄克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